“十五五” 规划:谋篇布局与关键要点

北京商略
2025-03-01

2025 年作为 “十四五” 规划收官之年,同时肩负着为 “十五五”(2026 - 2030 年)规划编制谋篇布局的重要使命。“十五五” 规划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,对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,多地正积极推进其编制工作。

图片

一、科学研判 “十五五” 期间世界经济基本发展态势
(一)多维度影响因素分析
“十五五” 时期,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,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深刻调整。从政治维度,俄乌冲突、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发酵,冲击全球供应链与金融市场;经贸方面,区域一体化加速,如 RCEP、CPTPP 等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,而 WTO、G20 等多边机制作用凸显但应对全球性挑战仍存不足,全球贸易增速放缓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外流压力;科技维度,科技革命与地缘政治变化推动全球产业链重组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促使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,科技创新成为增长重要动力,中美在 5G、半导体等领域竞争加剧;人口因素上,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,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,难民潮、移民潮影响部分国家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;气候因素不容忽视,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、能源等产生负面影响,增加经济不确定性,各国制定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。
(二)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与政策取向
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但面临通胀与债务问题,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加大财政刺激;欧盟经济逐步复苏,受债务危机、难民问题影响增长动力不足,致力于内部市场一体化与绿色、数字化转型;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,面临结构性改革与外部环境变化挑战,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;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分化明显,普遍采取宽松政策稳定经济吸引外资。
(三)世界经济走势展望
“十五五” 时期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,但新兴市场国家与部分发达经济体仍有较高增长。地缘政治紧张、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竞争等因素增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。数字化转型成为主要动力,绿色经济成为新增长点,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,人口迁移持续影响部分国家,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影响更显著,国际社会将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。
二、准确把握 “十五五” 时期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
(一)高质量发展主题升华
随着 “十四五” 规划实施,我国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,高质量发展在 “十五五” 期间成为更明确主题,要求在合理经济增速基础上,注重经济结构优化、创新能力提升与生态环境改善。
(二)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
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,加强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,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,形成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。
(三)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战略任务
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优化产业结构,减少无效与低端供给,扩大有效与中高端供给,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
(四)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新
“十五五” 期间,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,国内市场活跃,消费潜力释放,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不停,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,形成内外联动、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。
(五)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
面对新情况、新问题,深化各领域改革,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优化营商环境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(六)民生福祉持续改善
解决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保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,提高人民生活质量,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(七)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
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(八)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
在复杂多变环境下,加强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建设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与发展利益。

图片

三、“十五五” 规划需要考虑的重点新举措
(一)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比例关系
1. 产业结构调整 :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集群化发展,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。
2. 需求结构调整 :扩大内需,优化消费结构,提高投资效率,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,增强消费拉动作用,优化投资结构,推动外贸转型升级。
3. 要素投入结构调整 :优化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等要素投入结构,提高要素使用效率,提升劳动力素质,优化资本配置,加大技术创新投入。
4. 收入分配结构调整 :缩小收入差距,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实施积极就业政策,完善税收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。
5. 城乡区域结构调整 :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缩小区域发展差距,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区域发展布局,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。
(二)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
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,提高其关键在于:
1. 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 :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完善产权保护制度,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,制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,对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,建设创新平台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
2. 提升人力资本 :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,提高劳动力素质,培养高素质人才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完善职业培训体系,实施人才引进计划,完善人才激励机制。
3. 优化资源配置 :打破垄断,促进公平竞争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加强反垄断监管,放宽市场准入限制,完善金融体系,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。
(三)大力培育我国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新优势
1. 人工智能:机器学习等技术突破推动智能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。
2. 新能源 :清洁能源技术进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。
3. 生物技术:基因编辑等技术进展推动医药健康等领域创新发展。
4. 量子科技 :量子计算等技术突破推动信息安全等领域创新发展。
5. 先进制造 :智能制造等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。
新支柱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,需加强技术创新、优化产业链布局等措施培育。
(四)明确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
1. 优化区域发展战略 :加强南北区域协调发展,根据各地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布局,制定支持不同地区发展专项政策。
2.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: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新兴产业,优化产业链布局。
3.加强科技创新:增加研发投入,支持科研平台建设,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。
4. 促进人口与劳动力流动 :优化人口政策,加强职业技能培训。
5.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: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。
6.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:治理环境污染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实施生态修复工程。
7.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:加强南北地区合作与交流。
(五)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
一方面,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、数字经济领先地位、全球治理角色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机遇;另一方面,国际政治局势不确定性、跨境资本流动管理、数字货币安全性等是面临的风险挑战。“十五五” 期间应坚持稳慎推进原则,短期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比例,中期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使用,长期提升国际储备货币地位。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政策沟通、推动金融市场开放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、推动人民币在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下使用。
(六)构建国有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
“十五五” 期间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,确保国有经济主导地位,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。改革思路包括:
1. 宏观生态协同 :打破市场准入壁垒,优化政策支持体系,加强市场监管,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民营企业权益。
2. 中观产业链互补 :提升民营企业产业链配套能力,支持国有民营共同参与产业链现代化改造,加强国际合作。
3. 微观要素平等使用:确保各类企业在要素使用上平等,共同参与技术创新,加强人才培养引进。
(七)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
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“枫桥经验”,处理好政府和社会关系,优化社会治理机制,提升效能:
1. 坚持党的领导 :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,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,减少行政审批事项,合理配置基层治理资源,完善群众自治组织。
2.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:发动群众参与,鼓励社会组织参与,回应群众关切,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,完善调解机制。
3. 坚持依法治理 :完善法律法规,加强执法队伍建设,开展法治宣传教育。
4. 坚持科技支撑:加快信息化建设,加强数据共享交换,推进智慧社区、城市建设。
“十五五” 规划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发展新质生产力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加强自主创新,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,加强人才战略支撑,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发展助力。

2025企业管理咨询黄金赛道:抓住这五大领域,赢在下一个十年!

【重磅】:《科学激励》新书上市,管理者分钱首选工具!

2025,做对战略,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增效!


阅读12
分享
写评论...